CTP的应用仍有很大潜力

更新时间:2024-05-22 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一是建立了全套高效的数字化流程。如羊城晚报使用了6 台AG - FA 的CTP 直接制版机,实现了全数字化工作流程,成为全国报业印刷的样板。深圳的中华商务印务公司使用了三台CRE - O 的CTP 直接制版机,实现了图书、精美画册印刷的全数字化流程。

  二是简化了工艺流程,缩短了生产周期。CTP 技术省去了传统的制版方式中的出软片、晒版、冲洗等工序,减少了人为误差,提高了印版的质量,清晰度高、网点结实、定位准确。如羊城晚报减少了传统制版工序的60 人,每天截稿时间较原来推迟了40 分钟,大幅度的提升了报纸的时效性。

  三是极大地拓展了经营事物的规模。采用CTP技术不单单是提高了常规印品的质量,因为它采用的是宽带网传输,可接受客户电子文件,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经营事物的规模。中华商务印务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。

  实现全数字化工作流程标志着印刷业走向信息化时代,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,同时也是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,而CTP 技术的推广应用又是实现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核心。

  总的来看,广东省CTP 技术应用在全国居领头羊,依广东的发展势头来推测,CTP 在国内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。广东省印刷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三分之一,但其CTP 保有量却占全国的57 % ,这表明CTP 在其他省份的推广仍有很大的空间。加之CTP 在广东也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,而我国CTP 的装机容量仅占全世界CTP 总装机容量11500 台的2 % ,可见CTP 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。

  CTP 技术的先进性无庸置疑,但为什么至今未完全普及? 其主要技术障碍在于:一是版材价格昂贵。广东应用CTP 的印刷企业所使用的版材主要是AG - FA 的银盐版、KPG 的热敏版,少量使用二胶的热敏版。如羊城晚报一年要使用AGFA 的银盐版约16万平方米,由于采购量大,AGFA 承担一半的进口关税,每张版合计为38 块钱,比普通版贵10 元。但多家企业用的进口版材要达到60元左右,比国产普通版材价格高两倍左右。以报业为例,CTP 技术使用较好的中型厂每年要消耗5 万- 10 万张版材。如果以5 万张版材来计算,若一张版材比普通PS 版贵20 元,全年就要增加100 万元的版材成本。经济效益好的报业印刷厂难以承受,其他印刷企业更是难以接受。

  二是二胶的国产热敏版材需用的配套冲洗液与KPG的冲洗液不能通用,给用户所带来诸多不便。

  三是在版材的选型上有三种:热敏、银盐和光聚合。在制版机的选型上也有三种:平台、外鼓和内鼓。虽各有利弊,在国内也都有了用户,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但各个厂家对选型看法仍有很大的分歧,这也影响了推广的速度。

  CTP 从起步到发展经历了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,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市场格局,如何将CTP应用引导到更合理、更科学的方向,还要做大量的工作。我们不主张一哄而上,也不主张对技术保守、排斥,所有的决策应该根据各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、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而确定,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。要大面积推广使用CTP ,版材的国产化势在必行。国内印刷感光材料生产厂商、科研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,加快研究进度,大力开发研制CTP 版材和相关设备零部件。

  国产CTP 设备也在为中小企业走上CTP之路而努力着,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。如沈阳博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商品制版有限公司推出的喷墨CTP ,适应了中小型印刷企业的需求;北大华通有限公司研制的CTP 设备符合中国国情,质量也得到了用户的肯定,但与国外进口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。

  在版材方面,国际三大版材供应商KPG、AGFA、FUJ I 已在中国建厂; 河南二胶在热敏版、银盐版技术上有所突破,可望实现批量生产;中科院感光所与汕头特区报合作在汕头建厂生产银盐版,小样已在北京日报和晚报上试印成功;北京师范大学与广西玉林金龙PS 版印刷材料有限公司合作也试生产了热敏版材;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光聚合物版材也通过了鉴定。

  上述国内CTP 设备和版材的新进展将打破国外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,这无疑会促进促进CTP 技术的推广。